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容月貌、霓裳羽衣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形象。当我们回首那些古老的妆造时,那种跨越时空的审美共鸣让人如痴如醉!
2024年10月12日下午,“城市国学讲坛”特邀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传统服饰妆容班导师、汉服馆负责人林远洋老师,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中华传统妆造与服装配饰》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作为我校国学活动月精彩活动之一,为新生们献上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历代妆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信息,从妆造品的选择到妆造用具的应用,都有特殊的操作方法。林老师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不同朝代女子的妆发特点,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古代审美的演变过程。例如,唐代流行的“蛾眉”,白居易有诗为证:“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宋代的“梅花妆”,欧阳修有词为证:“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每一种妆发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风格和意义。此外,林老师还特别介绍了金银细工对于妆发的意义。在古代,首饰的分类多样,工艺精湛,它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身份和人格理想的象征。通过了解首饰的制作工艺,同学们体会到古人对器物之美的精致追求。

在实践环节,林老师指导大家学习调息放松,练习模仿仕女扑蝶的神态动作。通过实践,同学们感受到古代东方女子含蓄内敛、娇羞窈窕的仪态特点,也认识到服饰与仪态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最后,同学们穿上五彩斑斓的汉服,化身为优雅的古典淑女,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本次讲座在赏心悦目的汉服走秀中走向尾声。

“城市国学讲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迄今已举办336讲,已成为学校一张最具分量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城市国学讲坛”与“思政大讲堂”、“甘泉文化大讲堂”联镳并进,邀请了一大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方面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以“榜样力量+专业讲解”的方式讲解时政热点、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普及法治思想,有效扩展了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校内师生接受了高层次的文化熏陶,也成为我们力行“第二个结合”思想的有益尝试。
(供稿:戴路涵 供图: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