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您!

| 学院主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星火突击队助力走进“百千万工程”第六站: 探访八甲村,红旅寻根,学史力行

2024-08-05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郑雄坚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部署,及团省委关于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工作的号召,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星火突击队,于7月16日——19日奔赴珠海市斗门区六个红色行政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红色研学线路设计实地调研活动,引导广城青年学子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助力“百千万工程”贡献广城青年力量。

一、感受美丽乡村成果,追寻八甲红色印记

7月1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突击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银平、教研室主任谢玲和小托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瑞宜的带领下,前往本次暑期三下乡“百千万工程”建设第六站——八甲村,开展红色研学线路设计实地调研活动。

八甲村位于斗门镇南端,有12个自然村,全村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最南边以山林地、山坡果园地为主,面积约有15640亩;耕地面积2600亩。

八甲村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进步青年邝任生在八甲排山祠堂小学任教,组织农会、张贴革命标语,在黄沙坑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并普及马列主义真理。其中黄沙坑村就有15名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农民协会的有20多人,参加妇女协会的妇女有10多人,参加抗日游击队的青年有15人,其中有5名烈士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八甲村一批批党员以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在解放事业和建设新中国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甲村党群服务中心)

近些年来,八甲村趁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未硬底化的主路巷道和雨污分流整治:对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实现污水无外流,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按照少投入、少影响、有效果的原则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同时,对村内山塘坝面基实施硬底化及修复和建设泵水站,推进村内“四好农村路”建设、主干道污水管网铺设工程,村内道路、巷道硬底化率实现100%。公共厕所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改造。

除此之外,八甲村还持续推行垃圾分类,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整治乱搭乱建乱拉“三线”,规范整治村内的供电,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线路。建设以整治为主,不采取下地模式,重要节点空间采取局部下地,尽量按照“檐下走线,屋后走线”原则进行规整,实现了“多网融合”。同时。配备专职两违巡查员,大力开展“两违”整治,整治“三清三拆”。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仅2023年,全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就达68场。

在八甲村党委委员周艺行的带领下,星火突击队员来到了黄沙坑古樟树。这颗古樟树有着五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八甲村的革命历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樟树下布置迫击炮排阵,对向崖南海口,临走时放火将樟树烧成一个大洞。然而这颗樟树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当年革命老区的标志性见证和宝贵革命财产。如今,这颗古樟树已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单,是村民聚集、玩戏、乘凉和开会的地方。古树见证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是黄沙坑村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

(参观黄沙坑古樟树)

星火突击队来到八甲村下辖的黄沙坑村。周委员向我们介绍,1937年至1949年,中国地下党组织为了开发黄沙坑革命根据点,先后派遣邝任生等人到黄沙坑村开展革命工作,1938年在黄沙坑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直到斗门全境解放,敌人都不知道他们眼皮底下的黄沙坑村竟然是全区对敌斗争的指挥中心。

(周委员向星火突击队介绍黄沙坑村)

二、对话八甲老党员倾听何叔口中的八甲村

突击队在大榕树下,有幸采访了八甲村有着50年党龄的第二党支部委员何池培先生。何池培先生曾任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村黄沙坑队队长、队委、民兵的排长等。现任黄沙坑队队委、中共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村第二党支部委员。

何叔年轻时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何叔说:“近年来,村子的变化很大,特别是村里的道路变得宽大整洁,感谢国家和党心系人民。”谈到村中便民健身设施,何叔表示:村里不仅安置了各种健身设施,还新建了篮球场,并在村民活动中心安置了乒乓球台,方便村民锻炼身体,他自己就常常在晚饭后去活动中心打乒乓球锻炼。采访的最后,何叔叮嘱突击队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学习一技之长,贡献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采访八甲村有50年党龄的第二党支部委员何池培先生)

突击队员来到中山八区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门前,心中不禁涌起对游击队队员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抗战、立下不朽功勋的深切敬意。该旧址是斗门区保存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该屋从1941年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中山县第八区(今珠海市斗门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据点的办公室和地下党领导人秘密碰头开会的区委会所在地之一,很多抗战秘密会议的决定和地下党革命工作的安排从这里发出,对推动斗门区全境解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1年,该屋被正式挂牌为“革命历史纪念屋旧址",黄沙坑革命历史纪念屋是斗门区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门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参观中山八区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屋旧址")

岭南古村排山村,历史韵味浓

随后,周委员带领星火突击队抵达了八甲村辖下的排山村,该村作为八甲村的一个自然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展现了独特的岭南乡村风貌,是珠海市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民居依山而建,布局巧妙,使得上午全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而下午太阳西斜时,又能有效避免酷热的侵袭。

村内矗立着两座远近闻名的大型祠堂——权石谭公祠与仁山谭公祠,它们均始建于清代,采用抬梁式木结构,属于典型的大式建筑,彰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村内还遍布着众多古屋,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多达70余栋,这些黄土墙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探访,被誉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与科研价值,更被形象地称为“岭南建筑的活化石”。

(权石谭公祠与仁山谭公祠)

近年来,排山村积极响应旅游开发的号召,致力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目前,该村已着手打造排山精品高端民宿、广府文化美食汇等特色项目,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同时,排山村及周边地区还精心规划了排山荔园、黄杨十景与古今斗门两条融合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私人订制旅游路线,这些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不仅展现了排山村独特的魅力,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排山古村)

(排山村牌坊前的合影)

星火同行,共谱红色研学新华章

珠海斗门,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显著见证地,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成为星火突击队精心策划研学线路的重要资源。这条面向大中小学生设计的研学线路不仅在于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更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使命,通过教育之旅,让广大师生深刻领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

在为期四日的红色研学线路设计调研工作中,星火突击队深入珠海斗门地区的六个行政村,每一步都紧密贴合历史的脉络,细致考察了革命遗址,并认真聆听了老一辈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通过实地探访与亲身体验,队员们对当地红色文化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领悟。

作为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星火突击队的成员们将致力于讲述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让红色记忆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此激发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同时,他们还将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让参与研学的学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国家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壮丽景象。

我们相信,通过对斗门区这六个行政村红色研学线路的设计与推广,能够有效助推红色精神的火种在斗门这片热土上持续发光发热,在青年学子的心中代代相传,成为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束微光。

(图文:星火突击队)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甘泉文化建设项目组前往罗浮山调研

下一篇:星火突击队助力“百千万工程”第五站: 探访龙西村,山水龙韵,游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