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您!

| 学院主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字说经典(三):知耻近乎勇——“城市国学讲坛”“字说经典”系列讲座第三讲

2024-04-08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董方明

2024年4月3日下午,“城市国学讲坛”邀请著名书法教育家、一凡解字创始人张帆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在南校区教学楼N306课室开讲“字说经典”系列第三课。讲座由我校国学精粹课程团队成员陈凯玲老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1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阅读经典是继承人类历史上重要文化成就的必由之路,它不但能够使人得到心智的提升和人格的培养,更是重树民族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之一。而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离开汉字的解读去阅读经典,无异于缘木求鱼。每个汉字都是活的历史,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含义,所以,阅读经典,要把字义回溯到至圣先贤所处的那个时代,才能链接到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本学期,“城市国学讲坛”策划推出了“字说经典系列讲座”,尝试以“解字”为入口教会学生阅读经典的正确方法,在趣味解字中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能力。

本次课程题目为“知耻近乎勇”,张帆老师引用孔子这句话作为中心思想,通过解读“耻”“勇”“知”的甲骨文,追溯其本义,点明一个人如果不能“知耻”,则与禽兽无异,并强调“人只有知耻,方能对天、地、人有所敬畏。”

人作为一个思想的个体,最独特的是具备审视能力,在知耻之后更重要是的如何解决问题,从而付诸行动。讲座过程中,张帆老师将“勇”的涵义分出了三个层次,即大勇、中勇、小勇,所谓大勇是没有一己之私,基于道义、良知与天理而升起的浩然正气,我们可以通过“知耻”入手逐渐接近于这种真正的“勇”,循序渐进而自我勉励。课程最后,张帆老师列举古往今来英雄事迹,以《管子》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作为结语,让同学们牢记国耻,传承不朽精神。在场师生受到张帆老师的鼓舞,深受感动,掌声不断。

“城市国学讲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文化自信”的宗旨,不断拓广讲座形式,拓深讲座内容,迄今已举办324讲。根据讲座内容集结整理的《城市国学讲坛》已出版九辑,并由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成为学校一张最具份量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城市国学讲坛”与“思政大讲堂”珠联壁合,邀请了一大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方面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以“榜样力量+专业讲解”的方式讲解时政热点、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普及法治思想,有效扩展了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校内师生接受了高层次的文化熏陶,也成为我们力行“第二个结合”思想的有益尝试。

供稿:张语茹

供图:苏达智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应邀参加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交流研讨活动”

下一篇:法治教育进行时——马院“思政大讲堂”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及监护人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