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战明与杨建英等5位老师带领我校23级商务英语专业80余位同学来到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参与“红色广州历史传承与新时代精神风尚”学术研讨会,近距离聆听与会专家学者讲述红色故事、探讨红色基因传承,感受红色广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由广州“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组委会指导,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州市哲学学会承办。来自中央党校、广东省社科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委党校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农讲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广州市哲学学会会员,广州大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学生共200余人参加研讨。
会议伊始,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市社科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以及广州大学副校长、广州市哲学学会会长张其学教授先后就研讨会的召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致辞指出,此次研讨会邀请革命先烈后代和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大家奉献一场红色文化盛宴,旨在通过重温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红色文化专家学者的研讨,激励广大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广州作为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汇聚了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希望与会的青年学子们通过本次研讨会重温红色文化,坚定报国初心,树立文化自信,对成长、成材有所裨益。
在特邀嘉宾发言环节中,周恩来总理的后人周晓瑾女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先烈彭湃的后人彭浩先生分别就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推动建立中共军队的革命往事,彭湃创立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一系列革命事迹进行分享。通过一幕幕历史细节的讲述将在场听众拉回到那个激昂而又艰难的革命岁月,让人不禁感动落泪。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副馆长吴石坚、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管理部副主任罗群佳则分别介绍了广州市著名革命遗址推广红色文化的情况,展示出广州作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
随后的专家主题发言中,5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其中,中共中央党校冯秋婷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红色基因的关系、怎样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教授围绕红色文化的基本界定、传承红色文化的价值和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引起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广东省社科院陈实研究员发表了关于“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广州文化建设”的讲话,指出新时代应该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德莉教授展示了将广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机制及相关研究成果,强调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走进历史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历史,增加历史现场感与现实关怀感;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李仁武教授作了“深悟和激昂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的报告,强调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精神特质。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在场师生对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认识。
研讨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会上分享的真实故事与生动讲解,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广州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大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刘程 图/黄鹤松、广州大学校友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