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 赋美于瓷——我校引光德陶瓷进美育课堂活动被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图文)

作者: 时间:2023-09-19 点击数:

本网讯 为做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后半篇文章,9月14日,我校关山月中国画学院(国学院)李俊副教授与王适老师指导实施的“赋美于瓷”项目,在暑期带领10名学生赴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开展陶瓷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光德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引入学校美育课堂,为全校师生送上了一道非遗技艺科普展示+釉下彩绘体验的文化大餐。

来自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的陶瓷工艺美术师张玉台指导同学们体验釉下彩绘技艺

莹白的素坯、淡彩的颜料、多变的造型、亲手设计的成就感……整整8节课,超过40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依次聆听了梅州市亮鑫源实业有限公司郭伟亮董事长关于光德陶瓷发展历史的科普小讲座,并在亮鑫源两位陶瓷工艺美术师的指导下,体验了陶瓷釉下彩绘工艺,亲手绘制了一份自己的专属陶瓷艺术品。同时,陶瓷团队还参加了正在学校举办的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学园’技艺展示”活动,赢得了在场大学生们的连连惊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还没有烧好的瓷器原来是这个样子。”“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陶瓷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以后一定要好好爱护陶瓷宝宝。”“亲手设计自己喜欢的陶瓷产品实在是太酷了,我太喜欢了!”连围观的老师们都意犹未尽,忍不住坐下来边听解说边亲自动手。

在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学园’技艺展示”活动现场手绘的师生们

大埔县光德镇是我校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派驻地,“赋美于瓷”项目是由我校派驻光德的容云老师牵线,在学校党政办公室和团委指导下成立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乡村振兴促进项目。项目将用三年时间,引学校“诗书画印”美育特色作品入陶瓷产品,借助梅州融湾方案实施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契机,将民族美术与陶瓷文创新产品设计相结合,依托“互联网+”传播途径,为光德打造以陶瓷为载体的文化IP。7月份,项目团队师生已完成了在光德为期14天的陶瓷产业与文化资源摸底调查。

“这才是真正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与光德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梅州市亮鑫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交流时,学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新说,“我们的驻镇帮镇扶村,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为帮扶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支持。光德有陶瓷技艺,学校有民族美术、视觉传达、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设计与媒体传播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将帮扶措施落实到学校的‘双高’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里,真正为解决光德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支撑。”

光德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一行回访我校

部分报道截图

该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同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梅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宣传。

“赋美于瓷”项目是由团省委立项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重点团队项目,团队践行学校“植根岭南、立足当代、以美立德、以艺修身”的美育教育理念,拟将我校“诗书画印”美育特色与光德陶瓷烧制技艺相结合,开展陶瓷产品设计与美育实训合作,为光德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供稿:关山月中国画学院 李俊 供图:叶金贤  审核: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公开专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