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奉献青春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25日特别邀请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党的十六大代表、中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职业道德标兵、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原副主任、周恩来同志侄孙女周晓瑾老师,做客我校“思政大讲堂”,为280多名师生带来一场以“立志报国,振兴中华——少年周恩来的经历带来的思考”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银平副院长主持。

讲座中,周晓瑾老师深情地讲述了周恩来总理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精神及对青年学生的启示。她从周恩来颠沛流离的童年讲起,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的背景下,在内忧外患中如何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接着,她分析了影响周恩来命运的多重因素,给师生们展示了他的父母、周敦颐《爱莲说》及周氏家训对他的影响,继而讲述了改变周恩来一生的人,包括周贻谦、严修及张伯苓,同时带领听众学习周恩来的忠孝之道、诚爱之德,坚忍精进、刻苦学习,艰苦朴素、树立大志等优秀品质,并讲述了周总理革命爱情观,鼓励同学们树立理性、正确的爱情观。讲座最后,周晓瑾老师以著名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激励全场,在座学子齐声报以坚定而响亮的回复!整场讲座,周老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讲到动情处更是几度哽咽,引起了在场师生们的强烈共鸣,师生们和周老师一起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声音洪亮且坚定,斗志昂扬。

陈银平副院长表示,本次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在场听众深受激励,她强调,当代青年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应当立鸿鹄之志,做奋斗强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奉献青春力量。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对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大财管24(2)班学生李晓彤表示,这场讲座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洗礼,将铭记周总理的教诲,珍惜青春年华,不负先辈嘱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进。

通过本次思政大讲堂,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了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决心,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邀请更多榜样人物进课堂,不断夯实我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助力我校高质量发展。

(供稿:谢玲 庄海华 供图:星火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