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推进“第二个结合”,2024年9月25日,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泉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教城校区甘泉书院游艺斋举行。广东岭南心学研究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邱鸿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明喜,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邢益海等专家以及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课题负责人宋婕主持。

甘泉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由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牵头,联合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中山大学哲学系共同申报立项而成。会上,课题负责人宋婕首先就基地申报的缘起、现有工作基础、基地立项建设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基地的特色和创新亮点、基地建设进度安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她指出,基地建设坚持“两个结合”,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重点开展甘泉文化思想理论研究、育人实践研究、推广应用研究。理论研究部分旨在为甘泉文化融入学校文化育人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持;育人实践研究部分围绕学校文化育人建设,通过建设“甘泉馆”等思政课程实践基地与实训室,打造具有“甘泉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以及甘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特色资源,旨在为甘泉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多元的解决方案;推广应用研究部分通过重点打造一系列富有特色、成效明显的文化品牌,包括定期举办“甘泉文化大讲堂”等文化普及讲座,开展以“甘泉文化”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培训,建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举办以“甘泉故事”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展示活动,设计开发湛甘泉IP形象文创案例等,旨在多维并举提升甘泉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后,黄明喜、邢益海、邱鸿钟等专家对开题报告先后发言,他们一致认为该选题有重大价值和意义,高度评价了项目背后来自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与重点关切,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同时也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许多思辨入微的灼见与建议。

黄明喜教授就课题组成员如何持续深入开展甘泉文化学习和研究、如何尽快提升个人研究能力和水平、如何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等方面做了深入具体的指导,提出了以办刊物、出丛书、开论坛、报课题、发论文、设课程、出版文化读本等为载体,以三年为规划期,分步推进研究成果形成的指导建议。

邱鸿钟教授就如何“守正”地传承甘泉文化,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甘泉文化进行创新、如何运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甘泉文化的普及推广等几个维度,从理论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和推广研究等方面给出了详细全面的指引。

邢益海教授重点阐述了甘泉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就如何拓展甘泉文化研究空间、如何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如何激活团队研究的积极性与活力等方面给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
会中,与会课题组成员就AI技术如何赋能甘泉文化研究、如何快速提升深入开展甘泉文化经典文本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如何快速找准研究方向和切入点开展甘泉文化研究等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专家们专业到位的指导让课题组成员获益良多。

最后,项目负责人宋婕对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表示感谢,她强调,课题组将进一步吸收并梳理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工作方案、拓展研究思路,落细落实各项目标,积极推动甘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以此为切口推动“第二个结合”走深走实。
此次开题报告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2024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泉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对甘泉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创新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供稿/供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