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您!

| 学院主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星火突击队助力“百千万工程”第二站:探访月坑村,对话抗战老兵

2024-07-27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郑雄坚

为深入贯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乡村振兴进程,并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广东省全面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此重要背景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启动了2024年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多支突击队,引导广城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示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与作为。

7月17日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银平、教研室主任谢玲和小托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瑞宜的带领下,星火突击队前往本次暑期三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第二站——月坑村,开展红色研学线路设计调研活动。

一、走进革命老村,红色薪火相传

月坑村位于斗门区白蕉镇的西北部,背靠瓦子老山,村前有一泽泉水,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特,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底蕴的村庄。月坑村,因其“三个第一”而著称:建立了斗门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组建了斗门地区第一个农民武装,也是打响斗门区(当时的中山八区)抗战第一枪的实践之地,是珠海市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月坑村党群服务中心)

正是被这浓厚的历史底蕴深深吸引,星火突击队的小伙伴们踏入月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月坑村党总支书记梁沛英、驻村第一书记何盛文和副书记廖建荣,以及一众热情洋溢的村干部们,笑容满面地迎接了这群充满活力的队员们。

(聆听月坑村领导讲述月坑村的基本情况)

踏入月坑村,就像走进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两旁居民建筑的外墙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沥青道路宽敞又明亮,队员们发出阵阵赞叹。梁书记满脸自豪地引领大家介绍着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那是月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最好见证,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月坑村大舞台)

寻红色足迹,仰英雄伟绩

随后,在梁书记、何书记和廖书记等的带领下,星火突击队来到了历史悠久的五圣宫,这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虽如古稀老人般历经沧桑,屋顶略受蚁蚀,但主体结构依旧稳固,基本墙体都完整保留了下来,甚至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屹立不倒。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山县第八区委员会领导和开辟月坑抗日根据地,在月坑村成立了“八区陈中坚抗日游击队”,队长陈中坚,党代表郑少康,队部住址在五圣宫和陈氏祖祠;次年4月,该游击队改制称为“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部设在五圣宫内。此后,自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五圣宫都是游击大队的指挥部和活动驻地。

(参观游击大队的指挥部和活动驻地——五圣宫)

五圣宫讲解员阿娇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带领队员们深入回顾了月坑村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馆内,陈列着多件珍贵战斗武器,它们见证了一代英雄书写的英勇华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黄杨山战役,大队长陈中坚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局面下,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坚定的战斗意志,率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即便身负重伤,亦未曾有丝毫退缩。馆外及馆中大堂的浮雕作品,以生动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战士们英勇抗战的壮丽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始终坚守信念,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矢志不渝地拼搏奋斗,为最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聆听讲解员回顾革命斗争历程)

(大堂的浮雕作品)

在结束对五圣宫的参观后,星火突击队成员们有序转移至紧邻的善雅书房,举行了一场座谈会。会上,党总支书记梁沛英同志发表讲话,她指出:“月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善。”梁书记进一步展望,表达了未来在广场区域规划一条特色小吃街的愿景,并计划在此展示一系列深受青年群体青睐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条集网红效应与商业繁荣于一体的街区。此举旨在将月坑村丰富的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动能,吸引更多民众前来参观游览、消费购物,从而推动月坑村经济实现更加繁荣的发展。

(聆听月坑村党总支书记梁沛英畅谈月坑村未来发展规划)

聆听革命故事,感受英雄情怀

星火突击队员有幸采访到了月坑村第一位共产党员、革命英雄陈中坚之子——陈建文先生。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与中共党员,陈建文先生曾在某汽车部队服役,并于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获三等功。陈建文先生在采访中提到月坑村之前是中山八区抗日解放军的第二团,是一个红色的教育基地。

在战争频仍的岁月里,他回顾了个人的军旅生涯,强调自己是在激烈的战斗环境中磨砺成长的。同时,文叔分享了其父陈中坚的故事。陈中坚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多次率领斗门区的游击队伍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当中,英勇地保护村民。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特别是在月坑村遭遇危机之际,陈中坚同志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他巧妙地将游击队伍分为三个小组,一组负责确保村民的安全撤离,一组坚守炮楼以牵制敌人,另一组则专注于对敌进行狙击,有效阻止了敌人的进一步入侵。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下,游击队员们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斗志,坚守阵地长达两个多小时。他们始终将村民的安全放在首位,直至确认所有村民均已安全撤离后,才有序地撤离战场。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游击队员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奉献,也充分展示了他们在革命年代所展现出的非凡力量。

通过文叔的深情讲述,突击队员们对陈中坚同志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作为革命精神的开创者、践行者与弘扬者,在革命年代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采访陈中坚之子——陈建文先生)

正当突击队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中时,窗外传来了铿锵有力的经典红歌声。循声而去,突击队来到了荷花漾月池畔,这里是月坑村群众自发组织的老年红歌合唱队的排练之地。阿姨阿叔们愉快的歌声,充分彰显了革命老区月坑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热爱与无限向往。

(月坑村老年红歌合唱队在进行排练)

四、红色研学路,青春铸魂行

本次月坑村探访在梁书记、何书记及廖书记等领导的指引下,星火突击队深入村落,广泛搜集了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涵盖了革命历史的详尽文献、当前发展概况、乡村环境的全面描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与革命英雄后人的深入访谈内容。这些宝贵的素材极大地充实了突击队队员的知识储备,并为他们后续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创意基础。

队员们正积极筹备,计划将月坑村的红色资源与其他五个行政村紧密联结,精心打造一条集乡村自然风光与革命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适合大中小学生的研学线路。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斗门地区红色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同时,此举也将有力推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与动能。

(月坑村五圣宫前的大合照)

(文:星火突击队;图:星火突击队)

上一篇:增城区委党校领导一行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洽谈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暖星”闪耀,爱满斗门 ——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突击队用爱点亮自闭症儿童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