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秋,是桂花的甜,是梯田的金,是清风的爽,是漓水的青。10月13日~16日,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在广西桂林举办“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有幸能与陈银平副院长、王涛老师、郑豪杰老师、谢玲老师、谢敏老师一同去参加该培训,是件非常快乐的事。而主办方的悉心安排和主讲老师们的无私授课,又让这次行程满载而归。
此次培训的主题是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收获满满。
李生教授,青年才俊,在比赛领域成绩斐然,被同行誉为“广西之光”。他幽默地表示,凡是他拿过一等奖的比赛,之后都不再参加了。李老师现在已不再参加比赛,而是更换赛道,去攻读博士学位,探寻理论的魅力去了。曾经赛场的佼佼者,如今作为马院的副院长,李生老师对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有自己的见解。他以自己为例,主张青年教师须得有自己的思政资料包,凡是能够用于思政课教学的任何图片、新闻、文稿、视频以及身边的人、事、物,都可以统统“丢”进思政资料包,在日常的生活中习惯积累,教学比赛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李生老师还要求自己学院的青年教师在观看示范课的视频和教案后撰写心得体会,他认为,向优秀的人学习是青年人进步的最好方式,惟有每次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思考,青年教师才会快速成长,不走弯路。李生老师的培训精彩纷呈,而这两点建议,将是我日后两年要重点坚持的习惯。
如果说成为光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追寻光则是每个人都能够努力做到的。戴瑞老师对思政课的努力和热爱深深地感染到了我。戴老师毕业的时候留在某本科学校任教,后辞职从商,现在又回归思政课教师的身份,深耕教坛,用各种荣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我询问戴老师怎么就能在卷到不行的比赛领域坚持下来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因为我不服输”。简单一句话,就勾勒出了一位有热情、肯努力、能坚持的充满韧劲的思政课教师形象。戴老师分享了许多参赛技巧,但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得技巧就是,上好每一节课。青年教师容易陷入各种“躺平”困境,其实只有自己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才能做成。
最年轻的主讲老师李娜是一位幽默风趣有活力的老师,她的分享,让我感觉到“相信”的力量。她相信自己能讲好思政课,用心地观察生活,秉承思政课案例远在天边不如近在身边的原则,挖掘身边鲜活的案例,并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将思政课讲得又深刻又生动。美式咖啡纯又苦,好比美式民主的霸道与困境,中式红豆奶茶甜且用料丰富,犹如中式民主的活力与内涵。乘坐高铁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李老师能够挖掘出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列车是目前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铁列车,以此来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当观察到学生对放之全国通用的港珠澳大桥案例意兴阑珊时,李老师会寻找身边的“代餐”,用广西的高铁建设项目去激发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感触。李老师自豪地说道,因为她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能聊一点,她家里亲戚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她,甚至把她视为偶像!我想,这就是相信自己能行,用心做好一件事情之后由内而外的成就感。
三位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让参训的同行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真心与诚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三位老师强调同一个重点——团队协作。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多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渴望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助力自己成长。但是,好团队从哪里来呢?三位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与其等待加入团队,不如迎击困难,去创造一支团队。青年教师们要主动出击,相信光,追随光,成为光,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贡献九零后的“青年力”。


舒莹
2023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