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时刻,2005年4月2日下午,旅游学院党总支在A5-N610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组织开展以“擦亮新时代党的建设‘金色名片’”为主题的政治导学课。此次导学课由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李朝云同志主讲,是党总支统一部署下的重要政治教育实践,旨在引导全体教职工深刻把握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奋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涵养优良师风、砥砺育人初心。
导学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系统梳理了中央八项规定从2012年12月首次提出,到2025年深化为党长期治本制度安排的理论脉络。李朝云同志指出,八项规定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破窗效应”,更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支架”。它通过“小切口”撬动“大变局”,以制度刚性约束激活政治生态的净化效应,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担当与深远战略眼光。
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八项规定的“三重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延续、纪律规矩的现实张力。从“厉行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到“改进调查研究”,课程用古今对照的方式,深挖八项规定与《左传》《尚书》《朱子家训》等传统典籍中关于清廉为政、克己奉公的共鸣点,凸显其既植根于中华文化基因,又锚定于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制度创新逻辑。
课程还结合近年来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从““车轮上的腐败”到“材料政绩”“酒桌文化”的整治转型,分析八项规定对官场政治生态的深度重塑作用,强调必须防止形式主义“借壳还魂”,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反弹。李朝云同志指出,教师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更应带头弘扬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作风,以良好教风带动优良学风,以严谨之德涵养育人之道。

本次导学课不仅是一场理论阐释,更是一场政治洗礼。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厘清了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时代警醒。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唯有以清风劲节铸魂育人,方能在立德树人、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中行稳致远。
接下来,旅游学院将持续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行动”,坚持以党性铸师德、以作风树形象,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不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育人路上的带路人,为建设师德高地、打造清廉高校贡献旅游学院力量。
(图:杨明霞;文:李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