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办学定位是:立足广州,服务城市发展;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文化塑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和市民终身学习园地。

学院主动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产业结构升级,以“动态调整、重点扶持、资源共享、结构优化”为原则推进和调整专业建设,出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实施办法》《专业设置听证会制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加强专业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学院2020年备案设置专业49个,招生专业47个,专业设置涵盖农林、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轻工、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11个高职专业大类,形成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现代城市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的4个专业板块。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和国家骨干、省市级示范、省级品牌建设、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各类中央、省市级专业总数达25个。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紧扣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之需要,以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业学院”、“订单式”、“2+0.5+0.5”、“现代学徒制”、“中高本协同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在成立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点都德产业学院、中酒·铂尔曼旅游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又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珠啤新零售产业学院、电影技术产业学院、保利·恒福养老产业学院等。食品工程产业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成为首批入驻广州开发区产教融合示范区的产业学院。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精准育人。2020年我院新增3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已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等12个专业开展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试点专业与广州百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保利和悦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领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中国大酒店、广州白云机场铂尔曼大酒店等知名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学院各系部专业积极与合作企业协同完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方案、合作协议等制定工作,组织和完成考核考试工作,招生录取46人。校企合作开设“博立软件班”“华际IT服务外包班”“酷萌连锁经营班”“康辉英才班”“敏捷地产班”“唐宫餐饮班”“方圆地产班”“广电传媒班”“中酒金钥匙班”“云顶邮轮班”等订单培养班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施“2+0.5+0.5”学制的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学院90%以上的专业设置了《企业教学》课程,实施“2+0.5+0.5”学制的人才培养,设置“企业教学”环节,将企业现场教学与顶岗实习融合起来

基于“112”理念,深化“中高本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不断深化中职、本科和企业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中高本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国际工程教育协议理念,提出“坚持育人中心,明确就业目标,培养二种精神”(以育人为中心,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职业教育“112”人才培养衔接理念,构建了中职(培养工程技术员)、高职(培养工程技术专家)和应用型本科(培养工程师)三个教育层次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等级逐级提升的衔接标准。持续开展“2+2”应用型本科、“3+2”专升本、“3+2”中高职对接等职业人才协同培养工作,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1+X证书试点力度与深度。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探索落实“1+X”证书制度,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全院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28个,立项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前。在试点中,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通过培训、评价,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促进了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提升了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