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广州,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雨后阳光下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焕然一新。

6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一行,带着当好思政大先生的光荣使命,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后,有什么新的变化?引入了哪些新史料、新研究成果?哪些可以更好地补充思政课堂?带着诸多疑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一行紧随解说员步伐,畅游纪念馆。

不忘初心的一次寻根之旅

站在“20世纪30年代广州东山一带鸟瞰图”前,马院党员们用心找寻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部长谭延闿的公馆简园等建筑,认真欣赏全息幻像《寻觅中共三大会址》,重温中共三大会址被毁、重新发现、修缮保护展示的经过。熟悉中共三大及其相关历史的人或许知道,三大会址的“再发现”曾历尽曲折。当年那座作为会场、金字瓦顶、坐西朝东的两层小楼,毁于1938年侵华日军飞机的轰炸。重新确认它,用了49年。这是广州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的一个经典范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一次寻根之旅。

体悟中共三大创新精神

在“凝聚共识——中共三大的召开”部分,我院党员认真学习了中共三大通过的13个文件和决议,这些文件极富开创精神:首次修订党的章程;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首次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这项传统延续至今;中共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关于中共三大代表的相关表述也是展览中重点呈现的部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共三大代表的完整名单尚未发现,根据马林笔记、代表回忆等资料,可以确定与会代表至少有40名,可查实姓名的有38名。这个考证过程,也是非常严谨而缜密的。

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信念与忠诚

移步“理想之光——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三大代表”环节,18位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征程中的三大代表形象映入眼帘。“为了革命的胜利,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怕死我们就不干革命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 “为了工人阶级革命的胜利,就得牺牲个人的一切!” “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一个革命战士,要像暴风雨中的海燕,经得起斗争的考验!”“金钱地位如粪土,共产主义的信仰决不移。”“绝不为敌人的威武所屈服,也绝不被他们的利禄所诱。”“惟愿以乐为苦,以苦为乐,若因困难思退,不待他人谴责,则自当愧死矣。”“只要群众支持我们,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邓中夏,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等烈士们留下的铮铮誓言,振聋发聩。

受先辈革命精神感召,我院党员在浮雕《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前重温入党誓词,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努力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一门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讲好思政课 争做大先生

返程路上,我院党员畅谈研学心得。

青年教师郑豪杰表示,通过参观学习,自己对毛泽东在三大期间的历史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为三大,年轻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广州,并当选中央局秘书。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党的一切函件必须有委员长和秘书共同签字才能生效。可见,毛泽东当时在党内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层。毛泽东代表湘区作工作报告。他根据自己从事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农民问题,强调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并被大会指派主持《农民问题决议案》的起草工作。随后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1923年)》中,又有对农民问题的阐述。由此可见,在青年毛泽东的推动下,中共三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青年教师蒋敏说,参观三大会址纪念馆深化了自己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有利于我们党以公开的方式走上更广阔的政治舞台,有利于在国民革命的旗帜下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有利于我们党帮助国民党革新。这是党的三大的历史功绩。与此同时,我们党在探索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过程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为以后党探索和实践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马院负责人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鲜活、最富有感染力的生动教材,是助力高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百年大党奋斗史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砥砺坚强意志,锻造过硬品格。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注意突出政治性、学理性和批判性三个特征,使党史与思政课达到史实与理论的深度“融合”,赓续红色基因,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争当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引导学生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涛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致敬救国救民的三大代表

探究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重温入党誓词

践行初心使命,争当思政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