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探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5月25日和6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银平副院长和刘立丰老师分别带领21社区管理与服务2班及21商英4班共80多人前往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旗下的广州起义纪念馆,共同观看并参演了主题沉浸式话剧《1927•红色广州》,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1927•红色广州》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广州起义的发生地——广州公社为舞台背景,以史为轴,梳理广州起义事件的脉络,结合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精心打造剧本,采用话剧艺术手法和博物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所创作的一出沉浸式红色体验话剧。话剧通过“演员+观众”现场互动的新模式,使参与者身临其境,零距离触摸历史的波澜壮阔。

在话剧演出现场,化身为广州起义战士的话剧演员动情诉说着广州起义的始末,同时面向现场师生强烈号召:“同志,加入我们吧!”并为大家佩戴上象征广州起义的配饰 ——红布带。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们跟随着起义军的步伐,在展馆内外呐喊、歌唱、哽咽、肃立,在震撼与感动中真切地体验了1927年那段烽烟四起、激情澎湃的峥嵘岁月。无论是高举革命旗帜、齐唱国际歌,还是系起红布带、集体冲锋上阵,各个场景频繁互动,一声声“同志,请跟我来”,让参与者们迅速沉浸到历史情境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27年,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次对话。

观看话剧后,师生们与广州起义纪念馆宣教部吴迪隆老师进行了交流。师生们高度赞扬了通过沉浸式话剧互动体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学党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能让人更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鼓舞新时代新青年更进一步弘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红色基因,激励人们以党史为镜,以先辈为贤,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1社区管理与服务2班刘晋昌在活动后感叹:沉浸式体验并参演《1927•红色广州》这个话剧活动对我来讲是一场体验最独特、感受最深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从系上红布带,举起右手高呼着“我愿意”,到蹲下躲避敌人的攻击、拿起武器攻打公安局、挥动旗帜进行庆祝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等等,每一个场景的互动都让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尤其是95年前与我们同龄的女兵班誓死坚守天字码头的那一幕,更是令我刻骨铭心,“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红旗,与敌人拼到底!”这是女兵班班长游曦说的话,她们不畏惧敌人的炮火,用尽所有的弹药,甚至与敌人拼刺刀,只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了革命的胜利!这场体验,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没有革命先辈的顽强斗争,就没有我们如今安定幸福的生活!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传承好先辈们留下来的精神,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21年3月成立以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着力加强“馆校共建,融合育人”的力度,不断拓展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相继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等10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育人亲和力及获得感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1927•红色广州》这个“沉浸式学党史,零距离悟精神”的红色话剧互动体验活动就是我校与博物馆合作共建,创新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的一个有益尝试,未来还将继续拓展更多元、更丰富、更受学生欢迎、更富有成效的馆校融合育人形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银平摄影:陈银平刘立丰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聆听起义领导人演讲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