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日上午,李艳娥校长亲自率队,前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学习该校先进的思政课建设经验与实践。我校宣传统战部、教务处、设备处等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负责人及思政课教师共20多人,一起参加学习活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梁艳珍,带领该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热忱欢迎来访的李艳娥校长一行。李艳娥表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包括思政课建设的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次到广轻工参观学习,既体现了我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也是为了我校未来入驻科教城、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借鉴经验。

双方进行座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介绍经验。

梁艳珍介绍该校基本情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33年创建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长期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丰硕成果,是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双高”建设院校,明年该校将迎来建校90周年。

梁艳珍特别强调,该校对思政课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全域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三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多维矩阵”思政课综合改革,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突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建立协同中心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要求所有教师都要讲课程思政,每门课都要有“思政味”,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余展洪,介绍了该校创立的思政课教学法。该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为切入点,以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设特殊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研讨练习、辩论竞赛、教师点评为基本教学形式,实现由“让学生学”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最终达到让学生在启发觉悟中,提高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的目的。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刘红卫,介绍了该校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的有关情况,学生工作部部长祁鸣鸣介绍了该校开展学生社区思政的情况。

随后,在对方的陪同下,李艳娥校长一行实地参观校园。

首先,参观思政课研练中心。演练中心称为“一廊8室”,“一廊”是指一条面积150平方米的回廊,“8室”是8个总面积880平方米的研修教室,包括形势政策判析研练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练室、修德守法研练室、网上实践研练12室、健康心理培育研练室、放松宣泄室、音乐治疗室。依托这些研练室,通过创设实践教学场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效果,得到国家教育部和领导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

其中,网上实践研练就是通过互联网+思政远程互动教学平台,与韶山、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开展红色资源进课堂、“战疫”英雄进课堂。运用“互联网+”技术,把优质社会资源通过远程连线引入思政课教学,鲜活生动了思政课堂。

随后,来到学生思政社区,这也是该校的一大亮点与特色。通过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该校把校企合作引入学生饭堂、宿舍、学生社团、学生服务中心等学生活动社区,精心设计布局,打造成为不同主题的思政教育场景,形成了浓郁的校园环境育人“大思政”氛围。

经过学习参观,全体人员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深有感触。

刘春老师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三全育人”的贯彻落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从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更新迭代,到课程思政的全员参与,再到社区思政的由点到面逐步开展,领导有力,执行有方,十年的积累,终成现在的气象。

王涛老师说,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科研能力。以研究的心态备课,通过科研,不断提升思政课授课理论深度、温度,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黄冠文老师说,思政教育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尤其不能忽视校园环境、空间设计所承载的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教育功能。

黄畅老师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思政课研练中心和社区思政建设,感受到文化育人的广度和辐射力之强。这种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处随时受到思政教育,沉浸式体验的做法,打通了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峻松 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涛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有规划有高度有创新更好引领马院建设发展

参观2300平方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意志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

参观互联网+思政远程互动教学平台

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