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5月18日下午,一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问世80周年的学术讲座,在我校8号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这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是教育部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名家讲堂第2期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大讲堂第11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文化+网络”双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的36家共同体成员单位以及我校师生代表200多人参加学习。我校作为共同体成员单位举办这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婕教授主持讲座。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春健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做了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边区乐教新貌”的精彩讲学。他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立足于194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的实际,充分吸取“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针对延安文艺界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普遍的启蒙”的哲学命题,使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创了一种新的革命的教育哲学,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等古典乐教观念有相通之处。《讲话》促进了边区“革命民歌”的大量创作,促进了边区“新秧歌运动”的蓬勃发展,并使当时如火如荼的“新音乐运动”发生了工作作风的转变,边区的乐教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周春健教授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师生们的阵阵掌声,线上参会的听众们也频频在互动区域留言点赞。
会后,师生代表们表示,本次讲座让他们认识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礼乐教化传统相结合的典范作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其中体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值得当代青年发扬光大。
教育部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名家讲堂是《“文化+网络”双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共同体的特色品牌项目,通过共同体成员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推进传统思政教育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文化+网络”双赋能思政教育新格局。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冠文 摄影:苏达智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春健教授畅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边区乐教新貌
宋婕教授作精彩点评
与会师生领悟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等问题
36家共同体成员单位以及我校师生代表200多人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