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8日上午,甘泉书院内诗意盎然,城市国学讲坛第402讲如期开讲。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杨克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以“古今诗歌异同与新时代诗歌写作”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及诗歌爱好者带来一场跨越时空、启智润心的文学对话。

讲座伊始,杨克老师以中华古典诗歌发展流变为引,从《诗经》的淳朴意象,到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豪迈,再到杜甫“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率性旷达,他巧妙地勾勒出了古代诗歌几千年的精神脉络与文化底蕴。他指出,古典诗词意境悠远,着重于平仄韵脚,将汉语的顿挫回环之美发挥到了极致。随后,又从形式、语言及表达内核上剖析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异同,古代诗歌以格律、意象和意境为核心,承载着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生命哲思;而现代诗歌在突破传统形式束缚的同时,更注重个性化的表达与社会现实的介入。他强调,古代诗歌讲究立象尽意,现代诗歌追求意象解构,两者虽有异,但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与探索却一脉相承。

谈及新诗,杨克老师表示,好诗的三点要素就是原创性、先锋性和陌生化,他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诗人学会弃绝,是要弃绝他从前所抱的关于词与物的关系的看法”,点明新诗创作如何突破常规的定势思维。他说,新鲜的、没有被污染的、拥有自我个性的、直抵人心的诗,才是好诗,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不受拘束没有形式,自由自在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让师生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诗歌创作要点,杨克老师以商禽的《长颈鹿》、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以及他自己的《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作品为例,结合自身数十年的写作实践,进行了细致的解析。

最后互动中,就诗歌创作中的灵感来源、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问题,杨克老师以几首优秀的小学生作品,鼓励同学们要多观察生活、多思考,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关注身边的故事,用真诚的笔触写出读者有共鸣的作品。宋婕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杨克老师的讲座,既是对中华诗脉的深情回望与致敬,更是对新时代诗歌创作的具象解读与期许。我们甘泉书院将继续搭建这样的文化交流平台,让经典智慧与先锋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培育出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文学新苗。”
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城市国学讲坛已是学校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旨在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自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400余期,邀请了众多文化名家走进校园,为师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讲座,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知识的热潮。本次讲座通过解读诗歌的古今之变,既彰显了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也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启迪。未来,书院将持续邀请名家开讲,推动经典文化与现代城市的深度融合。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琦 供图:达智 审核:组织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