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深入一线新闻现场,全方位记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的过程,提升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匹配度4月24日,我校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刘彦武、《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教师李俊等率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应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邀请,赴基岗村、沙头村、竹园村开展新闻采访实训。本次实训围绕科普小镇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人居环境改善荔枝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展开,学生们通过深入村落实地采访,挖掘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背后细节故事,践行新闻人记录与传播的社会责任。

师生了解沙头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概况

科普探新:走访第六热电厂、饶宗颐艺术馆、荔枝博览园

上午,师生在仙村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王肖莉的陪同下,依次参观了广州环投集团下属的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近距离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循环利用原理;随后拜访了位于皇朝集团的饶宗颐艺术馆,参观了饶宗颐学术成果介绍与作品展;最后来到荔枝文化博览馆,第一次了解了“仙进奉”荔枝的前世今生。

参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

宜居蝶变记录沙头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

下午,师生来到仙村镇正在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沙头村,在村委会张明财的陪同下,绕村一周,初步摸底了村落人居环境、公共设施、“一老一小”配套现状,拍摄记录了正在修缮改造的流光堂、道勤张公祠沙头炮楼、桥下空间为沙头村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积累了第一手影像材料。

采访村民

红色赋能:拜访阮海天故居聆听红色革命故事

随后师生来到竹园村阮海天故居,在打响增城抗日第一枪的阮海天生活成长过的村庄里,通过实物、照片及讲解员讲述,第一次直观感受了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的奋斗历程,尤其是阮海天青年时期率领乡亲们在竹园涌打响增城人民抗击日军的第一枪,让同学们坚定了要将纪念馆中珍贵文物、照片和口述历史转化为鲜活新闻素材的信念自觉传承新时代的红色文化精神

讲解员介绍阮海天革命事迹

产业振兴:仙进奉、三月红荔枝的甜蜜产业链

增城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种植的发详地之一,师生在基岗村参观了荔枝文化博览馆,深入了解“仙进奉”荔枝品种的起源、优势与特点,传统荔枝种植等农耕文化传承现状。又来到竹园村荔枝岛,在荔枝园里与老荔农交流,实地拍摄了即将成熟的三月红荔枝果园种植与产业发展情况,为专业团队下一步协助仙村镇开展荔枝文化宣传奠定了基础。

采访老荔农

实训收获:以新闻之笔,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本次采访实训是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师生应仙村镇邀请,为仙村打造科普小镇开展全媒体宣传、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进行影像全记录进行的第一次现场采访与对接。通过此次实训,不仅强化了学生新闻采写的专业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切感悟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多元内涵。当同学们走出课堂、踏入田野,笔下的作品便成为记录乡村发展的鲜活载体,真实映照出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未来,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将与仙村镇深度合作,依托网络新闻与传播、民族美术的专业力量,为仙村提供村落特色墙绘、典型村创建影像记录、文旅全媒体宣传等服务,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训练中,学会以专业视角为“笔”、以时代变迁为“卷”,用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讲好百千万工程”的仙村故事,为乡村振兴书写朝气蓬勃的青春答卷

参观竹园村荔枝岛三月红荔枝种植基地


供稿:李景赐 邱萱萍 供图:23网络新闻与传播三班 审核:组织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