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6日,思政大讲堂第21讲暨学术写作大讲堂在南校区S605举行,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邀请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丁晋清作题为“如何撰写党报党刊的理论文章”的分享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的老师等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围绕学报即将推出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报编委、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学报是服务全校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在座老师以本次讲座为契机,积极主动发文章,推出更多高质量理论成果。学报编辑部主要负责人对学报“专题研究”栏目进行了介绍,精准组稿、精准服务广大教师学术研究是该栏目的一个重要使命,同时对老师们写稿投稿具体要求、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

接下来,丁晋清副院长为在座听众讲述了自己二十余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简称“三报一刊”)发表60余篇理论文章的写作经历和心路历程,分享了十条写作心得:一是站位要高。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情怀要深。要始终保持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挚爱情怀,做到真学、真懂、真信;三是毅力要强。理论研究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常学常写,常写常新,不半途而废,不一曝十寒,渐次达到“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境界;四是积累要厚。要勤读、勤积累,要做到博闻强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印在心中、进入脑中,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五是特色要明。要深刻认识理论文章“研究与宣传并重”的属性,在着力打造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主动对接各类报刊的办刊特点精准投稿;六是时机要对。党报党刊作为党的宣传阵地,总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其刊发内容往往与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同频共振。要养成每天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保持思想敏锐性,把握宣传良机;七是视野要广。要全面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努力站在思想和学术的最前沿,想人之所未想,写人之所未写,发人之所未发;八是打磨要精。文章总标题要新颖、凝练、大气,二级标题要对仗、工整;结构上要讲究开头出新出彩、中间内容丰满充实、结尾有劲有力,逻辑上要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语言上要注意政治规范;九是说理要透。要聚焦文章主旨阐明说透道理学理;十是用功要久。搞研究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丁晋清副院长的讲座振聋发聩、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体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其分享的60余篇党报党刊发文经历,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三个重要问题,希望在场教师在消化吸收的同时,打破迷信、敢于创新、勤于积累、关注现实、怀揣使命,整体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争取在高层次报刊杂志发表高质量理论文章,推出更多研究成果,为学校双高校建设贡献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董方明 供图:达智 审核: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