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激励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步伐,勇担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力量,3月6日与3月11日,公共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张晓琴、副院长李艳霞以“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国家使命”为主题,分别为学院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23级听障生讲授了意义非凡的“思政第一课”。
张晓琴以独特视角,巧妙地将“社工精神”贯穿始终。她指出社工人一要回应时代之问,要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社会变革中找准自己的服务坐标,积极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在裂缝中点亮微光。二是要筑牢专业之基,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和AI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工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炼就硬核技能,让柔软更有力量。三是要践行青年之志,要脚踏实地躬身实践,从此刻开始,书写社工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李艳霞结合听障生的特点和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做好自身规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努力锤炼本领,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担时代使命,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做一个身残志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李艳霞强调,听力障碍不代表个人发展障碍,她希望学生一是要厚植家国情怀,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积极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二是找到支撑专业发展的硬本领,把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学透,增强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多接触社会,多锻炼自己。三是积极主动融入社会主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的同时,投身祖国建设,回馈社会。
通过学习“思政第一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颗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将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思政第一课不仅是指引学生专业发展的职业规划,也是引领学生思想发展的红色灯塔,在成功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打造出了一堂有血有肉的思政精品课程。

(2025年春季公共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开展“思政第一课”)

(张晓琴院长开展“思政第一课”)

(李艳霞副院长开展“思政第一课”)
(图/徐滋琪 文/邢学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