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比6.3%。其中智力障碍554万人,精神障碍614万人。由于身心功能及结构受损,身心障碍人士在活动参与上受到局限,其被社会环境接纳的程度不高,导致身心障碍人士无法有效融入社会,就业率和工作存留率低,无法享受与非身心障碍人士平等的待遇。为推广支持性就业模式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服务身心障碍人士领域增加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和技巧,2024年11月4日,公共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产业导师、广州市越秀区馨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潘华东到校开展讲座,他通过案例介绍了专业的支持性就业工作模式,以及个案早期介入时支持性就业理念和具体操作起到的引领作用。
(图:潘华东老师鼓励同学们把支持性就业辅导的理念用于实践中)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国家对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区分了传统职业康复模式与工作中就业辅导模式的差异。同学们还学习到了支持性就业的完整工作流程,这包括对身心障碍人士的评估、寻找合适的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为障碍人士进行职业匹配、实施密集性支持、寻找自然支持、减少辅助与跟进,以及加强企业与机构的合作,形成良性的工作闭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社区服务机构工作者除了辅助培养个案生活自理、沟通技巧之外,还需要把社交礼仪、出行、金钱管理、时间管理、面试技巧、现场实习等内容放入转衔培训中,以实现职前工作培训与竞争性工作环境的顺利融合衔接。
在本次讲座中,产业导师潘华东为大家展示了在工作中对身心障碍人士分领域、小任务、个性化、阶梯式的支持形式。这些方法为同学们提供了服务这类人群的多维视角和价值观,增强了他们在小组和个别化服务中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些具体的支持形式,同学们能够更有效地投身于为身心障碍人士提供帮助的工作中。
(图/文: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