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粤食红韵”“红心食匠”党建品牌建设,5月13日下午,食品健康学院党员科普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暨南大学附属小学,面向全校700多位师生开展了“学营养知识、练养生技能、护健康一生”为主题的第十八期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中国粮油学会共同主办,学院国家一级中式面点师胡玉玫、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黄利华两位党员教师精心组织策划。活动创新采用趣味互动与劳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巧妙地将营养知识融入传统糕点制作过程,旨在助力青少年树立科学膳食理念,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劳动实践悟真知,小手巧制健康味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小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小糕点师”,在学院科普团队的专业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到绿豆糕制作体验中。从小心翼翼地揉捏绿豆粉团,到熟练地用模具压制成型,再到发挥创意进行脱模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新奇与挑战。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传统美食工艺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科普团队在活动过程中全程融入营养科普知识讲解,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绿豆富含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大有裨益,既能在炎炎夏日清热解暑,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食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享受制作美食乐趣的同时,轻松学习到实用的营养知识。

寓教于乐传理念,创意定格成长瞬间
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学生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绿豆糕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成就感溢于言表。这些凝聚着学生们心血与创意的绿豆糕,不仅是美味的点心,更是他们学习与成长的见证。活动尾声,工作人员用镜头定格下这一个个美好的劳动成果与学生们灿烂的笑容。这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此刻的欢乐时光,更将“自己动手、健康在手”的理念深深植入学生们的心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深耕科普育未来,播种健康新希望
我院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始终致力于探索“体验式科普”新模式,积极推动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此次走进暨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科普活动,正是基地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未来,基地将持续走进更多校园和社区,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互动活动,让营养知识真正“活起来”,让健康技能切实“用起来”,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培育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守护公众健康贡献积极力量。

(图/文:窦浩敏、陈家怡;审核:食品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