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征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建议,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获得感,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5月14日16:50在科教城校区A3-406教室召开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银平主持,党支部书记张朝华、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及来自各学院的6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围绕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实践环节及课堂组织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总体而言,同学们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反映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准备充分,能够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与会学生在座谈会上特别提到,对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推出的“红色主题剧本、桌游”实践教学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教学形式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感悟历史情境,从而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师采用的多维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案例研讨、时政热点解析、多媒体教学、红色影视作品鉴赏以及团队协作学习等方法表示高度认同。在普遍认可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与会学生代表也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提升空间提出了中肯意见,主要包括:部分教师的课堂互动性有待加强,核心知识点的系统性和突出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此外,同学们还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改进建议,例如通过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提升课堂参与度,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历史体验感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会老师认真听取了学生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会上,陈银平对同学们的真诚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对学生代表们在课堂学习中展现出的认真与端正的学习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她明确表示,学院将对收集到的建议进行细致梳理,并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教师,针对教学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如课堂互动形式、作业量设置等,予以优先改进,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她强调,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院正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也期待同学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师生携手共同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陈银平还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训设施的建设情况,如红色剧本杀体验馆、智慧思政情景体验中心等将投入使用,这些项目将逐步构建起思政课堂“理论教学+沉浸式体验+文化空间”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会议最后,张朝华在总结讲话中重点强调了“倾听意见、推动改进”的重要意义。她指出,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实践教学资源的落地见效,持续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学院将建立“定期座谈+日常沟通”的双轨机制,通过多渠道、常态化的师生互动,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学实效。
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搭建师生深度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互通,有效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会议不仅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更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座谈会形成的建设性意见,为下一步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稿:梁颖琪、洪美珊 供图:梁颖琪、何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