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经验,更高水平推进省域“双高”建设,科学谋划“新双高”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7月29日至8月2日,在党委书记罗干政和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铭辉的深切关心和嘱托下,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军带队,督导与评估办公室组织“双高”建设项目组骨干成员、二级学院院长、专业(群)负责人、骨干教师、新进博士代表一行40人赴国家双高建设A档校、高职教育标杆校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金职大”)学习取经,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双高”建设研修之旅。

启幕·学以致用启新程
7月29日上午,开班仪式在金职大218报告厅举行。金职大党委委员徐领致欢迎辞,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军作开班讲话,他代表学校对金职大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对其成功升本挂牌表示热烈祝贺;他向全体学员传达了党委书记和校长对此次研修班的深切关心和高度重视,并针对本次研修提出了三点意见和要求:一是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以“新双高”为引领,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核心,学以致用,明确培训目标,提升关键能力;三是严于律己,树立形象,强化纪律意识,确保培训成效。开班仪式由金职大商学院院长高洁主持。

汲智·深度学习启思维
研修期间,金职大的张雁平、成军、赵敏笑等多位知名专家为学员带来了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系列讲座,涵盖了双高校建设、二级管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教学能力比赛、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我校“双高”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其中,《双高建设的实践、总结与展望》讲座以产教融合创新路、专业群建设创高峰、三教改革创一流、服务区域创品牌、国际交流创特色“五个创”“四个重大”、七个关键词高度凝练了金职大“双高”建设的经验做法,为我校下一步更好推进“双高”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基于二级管理目标导向的高职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讲座,深入剖析了二级管理机制对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为提升我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与领导力提供了新思路;《立足“三教”改革 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精密、精准、精细、精心 实现教学能力比赛新进阶》等讲座,则聚焦于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我校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构建“334”工作体系 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讲座则详细介绍了金职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创新模式,为我校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指明了方向。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骏教授也受邀前来就《国家“双高”计划背景下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专题分享,与金职大黄鹏程教授的《职业院校高水平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为例》讲座,共同为我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与前瞻性的发展思路。
此外,教务处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学校“学在广城”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应用线上培训。


考察·沉浸学习促提升
7月29日下午,全体学员来到金职大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紧跟讲解员的脚步认真参观航空维修培训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等基地,详细了解了学校产教园在产学研有效结合基础上探索构建的“三融三通”产教综合体运行机制。在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丽泽空间、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学员一行调研了解了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建设情况。置身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馆,学员们耳目一新,与金职大教师就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受启发。


参观·重温“真理的味道”
7月30日上午,全体研修学员前往义乌市分水塘陈望道故居参观学习,缅怀先贤,感受信仰的力量。
在陈道望故居,全体学员学习、参观了陈望道生平事迹、照片和珍贵藏品。在生平事迹介绍中,我们看到了陈望道先生的一生是勇往直前、献身革命的一生,也是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当故居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起陈望道误吃墨水的故事时,大家十分动容,真切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因为信仰是有味道的,甚至比义乌红糖更甜。



深思·正视差距谋发展
本次“双高”建设专题研修将专家理论阐释、经验分享、案例剖析与现场教学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收获满满,不虚此行。研修回到广州后,每位学员从学习体会、差距短板、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方面对此次研修进行了认真复盘和深度思考。
组织部(宣传部)部长李燕谈到,这次在金职大的双高建设研修学习收获颇丰,尤其在党建、思政教育方面很受启发。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应积极在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政工作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和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发展格局。
智慧城建学院院长雷华谈到,好的制度设计(学校有顶层设计、学院有具体抓手、老师有发展平台)、拼的干事氛围(全体教职工80%在拼,干活的在学校有话语权)是金职大持续进步的两大法宝,也正是我们广城职所需要的。下一步我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因校制宜运用金职经验,强化考核评价导向,完善二级学院管理,加强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等方面的创新。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温炜坚谈到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夯实产教融合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企业,开展全方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奠定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基础;二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在培,分类分层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三是深耕课程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形成“三教”改革合力,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创新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
公共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张晓琴谈到,金职大紧密服务地方产业分类指导专业发展、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实体化运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内在动力助力双高建设攻坚克难、始终夯实教学基础锤炼人才培养内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更明晰新一轮双高建设的政策导向,更明白非均衡发展理念下我院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处境,更明确我院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走向,更明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要举措。
旅游学院院长廖建华谈到,要学金职抓住双高建设工作的关键,机制引领,制度先行,让大家心甘情愿做、不讲条件干,形成拼搏奉献的局面。专业群建设要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非均衡化发展;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让老师个人有发力点,让专业团队有用力点,让二级学院有着力点。
教务处副处长杨伟钧谈到,金职大国家级标志性成果类型全面、数量多、水平高,在累累成果的背后,是专业建设与“三教”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体制机制灵活,实体化运作效果好。教务处计划将依托“两体一中心”平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职教五金新基建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在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工科学院,探讨“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层面应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制度、二级管理分配制度。
科研处处长全国明谈到,金职大完全对接产业办专业和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有效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以前瞻性的视野超越了地域局限,树立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杆。下一步我校要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攻坚克难:一是对接产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做好应用导向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二是加强平台和团队建设,争取更高级别、更高水平的项目和成果;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责任下沉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开展高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督导与评估办公室(双高办)主任肖贻杰谈到,我们与金职大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机制和“拼劲”上。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二级管理体系及各项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全校各部门及教职工积极投身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大家的“拼劲”。同时,我们要紧密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和优势,在紧抓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推进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核心内涵建设。如此,学校定能实现弯道超车,达成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的目标。
结束语
心向往之,行将必至。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扎实的提升之旅,更是思维碰撞与视野重塑的盛宴。全体学员在此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深刻蜕变,更拓宽了认知的边界,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自我、学校与未来。面对发展中的挑战与不足,我们勇于正视差距,精准把脉短板,以此为动力,明确前行方向,强化工作能力,激发奋斗豪情。

展望未来,我们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将携手并进、砥砺奋进,推动学校“双高”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共绘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阔步前行。
(供稿/供图:督导与评估办公室 审核:组织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