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根植岭南 共筑华章——关山月中国画学院民族美术专业教学交流暨书画名家邀请展”于6月21日下午在三元里公共艺术空间开幕。活动由我校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主办,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阳江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白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元里街党工委及办事处、汇美术馆、法国巴黎学院塞尔维学院协办。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许钦松先生,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关怡女士、理事长关坚先生,著名艺术家林丰俗家属代表林醒蕾女士、杨锦浩先生,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钟瑞军先生,阳江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赵晨先生、副主任钟雅欢女士,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书记赵春恒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李铁军先生,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林沛锐先生,广东岭南美术院常务副院长林江山先生,广东画院在职理论家、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蔡祜先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林蔚然女士,法国巴黎学院塞尔维学院院长雷思茵女士,杭州国画院蔡栋副院长(主持工作)、吴常青副书记,以及我校社区教育处、艺术与新媒体学院(电影技术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等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

开幕式上,我校艺术与新媒体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立足岭南绘画的深厚传统,秉承关山月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精神,全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定位、课程体系以及教法创新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至今,学院获得了三届毕业生的丰硕教学成果,其中包括1项国家级奖项和12项省级奖项,并加入校级省域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为学院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风貌。学生在今年9月将到达增城科教城新校区学习,这充分展现了学院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希望借此活动加强教学建设,促进高校交流、师生展示与专业宣传的紧密结合,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力和专业能力的平台,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交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赵晨在致辞中表示,关山月中国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之以恒推动国画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学校在南粤大地的文化担当,同时,作为与关山月先生同为阳江人民,对于关山月中国画学院五年来不断培育出承袭关山月画匠精神的学生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慰,并期待学院师生再接再厉,创作更多美好的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艺术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本次活动为获得关山月奖学金和林丰俗奖学金的优秀毕业生孔淑兴,谢梓怡、梁颖、胡敏思、曾恺然颁发荣誉证书,希望获奖学生以此奖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学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在艺术的探求上勇攀高峰。

关怡女士、赵春恒博士、林醒蕾女士为本学院捐赠了复制画、教材、画册等宝贵的教学资料一批,供学生临摹、学习。这些资料将极大地丰富专业的教学资源,为提升本院学生的专业水平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将捐赠证书颁发给三位老师,以表达学院对社会力量慷慨捐赠的由衷感激。

学校与汇美术馆共建美育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展览策划、美术培训的平台,并向汇美术馆授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美育实践基地”牌匾。

在教学交流座谈会环节,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20多人针对民族美术专业中的中国书画教学改革、艺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大家共同探讨了教学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元化建设模式,旨在推动高职美术教育的全面进步。我校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学院及民族美术专业的整体概况与发展现状,并表达了通过此次交流,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民族美术专业繁荣发展的愿景。钟瑞军主席对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的教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强调高职院校中国画教育的本质问题,应聚焦于对中国画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内外兼修,为其自主创作奠定坚实基础。我校社区教育处主要负责人秉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认为中国书画教育应深入结合社区培训,旨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素质培养体验,以丰富和提升其文化素养。各位老师亦积极发言,结合新时代数智化发展趋势和社会岗位需求,尤其对学院的课程创新与改革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设性的指导。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有关怡、钟瑞军、刘诗东、林沛锐、杨锦浩、赵春恒、李铁军、吴洁聪、关坚、林江山,以及我校关山月中国画学院教师团队及21级民族美术全体毕业生,展出作品60幅。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艺术界、教育界、媒体等多个领域的嘉宾纷纷到场支持。有参观者表示:“展览内容丰富,作品精彩,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的魅力与活力,让人深受启发。”
(供稿/供图:艺术与新媒体学院(电影技术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 审核:组织部(宣传部))